硕士生培养

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

发布时间:[2017-11-20] 来源:[学院] 点击量:[1934]
一、培养目标
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,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,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,具体要求为:
1.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,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,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,身心健康。
2.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、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,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、工程实施,工程研究、工程开发、工程管理等能力。
3.掌握一门外国语。
二、领域简介
行业覆盖面为: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,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,电子仪器仪表,安防与应急处理、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,电子、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,电真空器件,家用电器,微波器件、设备与系统,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。
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,本领域包括: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,视频监控与应急处理技术,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,卫星通信、光通信,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,多媒体通信,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,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,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,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,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,微电子CAD技术及其应用,半导体光电器件与光电探测系统等。
研究方向包括:
1现代通信技术与信号信息处理技术
2高速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
3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
4卫星通信技术
5雷达信号处理
6图像分析与人工智能
7微电子CAD技术
8半导体光电器件、材料与光电探测系统
9半导体传感电子学
10.嵌入式信息处理系统
11.视频监控与应急处理
三、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
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( 或本科同等学力 ) 人员。
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,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。
四、培养方式
采用课程学习、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。
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、重实际应用、博前沿知识,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。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,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,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。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,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,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。
五、课程设置
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,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:
(一)学位课程不低于20学分,包括公共课10学分、专业必修课10学分;
(二)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;
(三)专业实践6学分。
另外,须完成开题报告、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。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。
六、实践环节
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,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。可在学院已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实践,也可以结合工程项目到用户单位实践。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,需要在本校实践的研究生,需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,学院审核批准,并报研究生院审查备案。
研究生须在第1学期期末确定论文导师后,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并提交实践计划;专业实践一般应安排在第23学期期间,并按预先计划的方案逐步完成;每个专业实践环节完成后,研究生须做自我鉴定,并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人(可以是校内外导师、也可以是实践部门的专家)作出评定;专业实践完成后,研究生须撰写实践总结报告。研究生一般应结合专业实践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。实践表现、总结报告经导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评审通过后,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,方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。
《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手册》是研究生院专门制定的重要材料,专业学位研究生每人一册,用以实时并详细记载其专业实践各环节的实施情况与评定,请务必在完成后连同实践总结报告一起存入研究生的学位档案。
七、学位论文
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,可以是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材料、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。论文的内容可以是:工程设计与研究、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、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、工程管理等。
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。实行双导师制,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,另一位导师为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。
论文撰写完成后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,还应有2位(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)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。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: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、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;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;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、新方法和新进展;其新工艺、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;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。
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,获得规定的学分,成绩合格,方可申请论文答辩。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(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)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。
通过论文答辩者,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,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,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。

版权所有:先进网络与智能系统ANTIS研究团队